第一次見面,也是最後一次見面 |
在網路上看到有一位美國執業的心理諮商師的文章,她自己也曾經歷流產的傷痛,完全寫中準媽媽的擔憂,放連結如下:
https://tinyurl.com/22yes5xc
意外地發現,原來《一念之轉》的概念在心理學上有其根據,她使用的名詞叫認知脫鉤 (cognitive defusion),跟一念之轉的基礎概念幾乎一模一樣!她的思考程序如下:
1.我有什麼客觀證據這個想法為真?我有辦法預測未來嗎?
2.「有可能發生」和「一定會發生」是否一樣?這個事件客觀來說發生的機率是什麼?
3.我是否有這樣想的習慣?
4.這個想法是受到情緒影響?
5.這個想法有幫助嗎?
很推薦細細閱讀這篇文章,我也喜歡她寫出的懷孕箴言,其中一條特別打中我的心
「懷有希望並不會造成壞事發生,我的孕程不會因為告訴別人而遭受厄運」
過去的生命經驗裡我有多次說出口就毀了那件事的經驗,恰好這次因為上課需要我提早跟小提琴老師說懷孕的事情,結果之後就開始出血,雖然知道這沒有關連,但我還是覺得是不是我太早把事情講出口所以立了flag......
事情發生後,我一直試著用輕快的態度去講述這件事情,我想到台南Josh自述和前妻離婚的影片,他在影片
中提到刻意用一種詼諧、有趣的態度去面對、處理家暴對他來說比較輕鬆(大意是這樣),我發現我也用了一樣的
方式處理流產後的巨大失落。不知道是天生理性足夠,還是因為週數尚小,因此還能理智地去看待這件事,如果用
一種世界毀滅的崩潰態度去反應只會沒必要地深化流產的悲傷。這時候突然還滿慶幸老公是沒什麼情緒/不善表達
情緒的木頭,如果他是那種哭得很慘的感性男人我還要反過來安慰他的話只會身心更疲累。我問他會不會難過,他說
還好,嗯......好啦心情還是有點複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